鄂尔多斯的今昔巨变,这里有你不知道的事儿
| 招商动态 |2017-07-12
经济规模强劲扩张
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让这个历史悠久却又名不见经传的地区家喻户晓
自治区成立的70年辉煌历程,也是鄂尔多斯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砥砺奋进的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鄂尔多斯市抓住发展机遇,创造了很多个全区第一,第一个实行了以土地承包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第一个借助引进大型国企神华集团发展能源产业;第一个实施煤电能源转换战略项目……“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让这个历史悠久却又名不见经传的地区家喻户晓。经济规模强劲扩张,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鄂尔多斯成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和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创造了一个地区由贫穷落后到文明富裕的发展奇迹,成就了一个内陆偏远地区富民强市的宏伟梦想!
从落后走向进步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跨越发展。194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只有500万元,到1978年增加到34633万元,列全区各盟市第7位。1996年—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23.8%,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后,鄂尔多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保持了年均9.1%的经济增速,实现了平稳发展。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7.9亿元,连续六年领跑全区,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列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财政奏响华彩篇章。195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仅为92万元,人均2.2元,经过长足发展,2001年突破10亿元。进入新世纪,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到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51亿元,是1950-1999年累计收入的9.7倍,占全区公共预算收入的1/5,列各盟市第1位,列全国地级市第28位。人均财政收入2.2万元,是1950年的1万倍。财政支出也由过去的重建设转为重民生,特别是“十二五”以来70%的财政支出用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改革开放前,产业结构以农牧业为主。194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90∶8∶2,农牧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整个90年代,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7%,工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199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9﹕38.2﹕29.9,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由农牧业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到1998年,第三产业发展加速,产业结构逐渐调整为23.9﹕49.3﹕26.8的“二三一”模式,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2.4﹕55.7﹕41.9,逐步形成“一产稳中求进、二产转型升级、三产做大做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从荒凉走向繁荣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解放初期,全市只有一个东胜县,是个占地不过0.25平方公里的小土城,有百十间小土房,与大部分旗之间都是坑洼不平的羊肠小道连接,生产和生活条件艰苦。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鄂尔多斯市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交通更加便捷顺畅,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高等公路四通八达。从改革开放至“十五”初期,全市公路交通建设以“通”为主,即打通市府所在地与其他旗府等相互之间的通道。2004年包头至东胜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等级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截至2016年底,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138公里增加到22840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399公里,高等级公路通达所有旗区。
铁路建设精彩嬗变。1986年全长170.15公里的包神铁路破土动工,它的建设结束了鄂尔多斯市无铁路的历史。经过30年发展,2016年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2001公里,成为全国铁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地级市。
航空枢纽逐步形成。2005年奠基建设,2007年通航,2016年开通首条国际航线。目前共有14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运营航线39条,其中国际航线7条,通达韩国、泰国、俄罗斯3个国家,国内通航城市32座,依托“经西飞”“经石飞”“经津进京”等多款产品扩大通航城市44座。已累计运送旅客达1124.2万人次,鄂尔多斯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国际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正逐步成为西北地区航空枢纽。
能源供给由弱变强。作为经济发展血液的重要基础产业,能源产业得到高度重视并快速发展。原煤产量由1949年的0.1万吨扩大到2016年的5.7亿吨,年均增长21.9%,成为全国煤炭产量最高的地级城市;发电量由1960年的4.3万千瓦时增加到710.9亿千瓦时;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天然气产量299亿立方米;甲醇523.1万吨,煤制油104.3万吨;正在积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暨现代煤化工基地。
邮电通讯迅猛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全市的邮电通信事业发展相对较慢,全市只有一部旧的通讯机。改革开放以后,邮电通讯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服务种类不断丰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邮电业务总量由1952年的0.7万元增加到2016年20.8亿元,固定
